中几比友谊学校校门。
板丁渔业码头(无人机照片。)
清晨,在几内亚比绍首都比绍的海岸边,一艘艘渔船满载渔获驶回板丁渔业码头。人们面带喜色,忙着从船上卸下鱼虾等海产品。附近的海鲜市场里,熙熙攘攘。一名渔民告诉记者:“有了这座中国援建的码头,我们出海作业更方便,收入比以前好很多。”
近年来,中国和几内亚比绍携手推进务实合作,发展蓝色经济就是一个缩影。从持续派遣医疗队、农技组、经合组,到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各领域合作正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7月10日,中国和几内亚比绍关系迎来新起点。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几内亚比绍总统恩巴洛举行会谈,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是非洲国家的好伙伴”
几内亚比绍地处非洲西海岸,西濒大西洋,渔业资源丰富。2023年5月,中国援建的板丁渔业码头项目移交。记者近日在码头采访时,时常遇到当地人友好地挥手致意。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处就设在板丁渔业码头附近。在当地员工伊苏迈拉·贾洛看来,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渔业是几内亚比绍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的支持使我们国家的渔业资源真正惠及民众”。
“中方欢迎几内亚比绍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鼓励中国企业赴几内亚比绍投资合作,帮助几内亚比绍将资源潜力转化为发展动能”,“中方将继续提供政府奖学金和培训名额,帮助几内亚比绍培养更多国家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10日在同恩巴洛总统的会谈中,习近平主席为两国交流合作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
“中国给非洲国家带来的是学校、医院、公路等造福非洲人民的合作项目。”恩巴洛总统在会谈中说。
“中国真正理解非洲国家的需要,是非洲国家的好伙伴。”几内亚比绍卢索福纳大学教授、社会学家迪亚曼蒂诺·洛佩斯对新华社记者说,正是跨越半个世纪的传统友谊为双方今天的互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方助力几内亚比绍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对国家发展尤为重要。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希望”
7月,几内亚比绍巴法塔地区的水稻迎来丰收。旱季水稻已收割完毕,田里留下一簇簇稻桩。当地农民阿科斯多正忙着为下一季播种做准备。
巴法塔位于几比中北部,蜿蜒的热巴河流经此地。水稻是该国重要的农业作物,但低产导致的粮食缺口长期困扰着这个西非“热带水乡”。阿科斯多家里世代务农,以前用传统方法种植水稻,一季收成每亩不足150公斤,粮食收入难以支撑一家六口人。
如今,他家稻田亩产量达到550公斤。“中国专家给我们带来了种子、农药、肥料、机械和技术,手把手教我如何科学种植水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希望!”阿科斯多满怀感激,“我买了新摩托车,4个孩子也能穿着新衣服去学校了。”
自1998年起,中国援几比农业技术专家组扎根巴法塔地区,已派驻超过230名专家。他们在当地进行水稻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示范、组织水稻种植技术和农机维修保养技术培训等,帮助当地民众提高水稻产量、充实“米袋子”。
10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提到,双方同意加快推进腰果等几内亚比绍优质农产品输华,同时探讨本地加工。
“我们对这个好消息期待已久,”几内亚比绍进出口协会主席马马杜·贾曼卡说,当地腰果质量好,是农民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外销渠道单一,常常面临价格低、滞销等难题。在中国进博会上,几比的腰果产品赢得广泛好评。
在比绍,还有一座以友谊命名的学校。比绍中几比友谊学校校长布巴卡尔·达博激动地说,落成十余年来,学校常常收到中国使馆和中企捐赠的书包、文具和课桌椅等教学设施。“在我们全国范围内都很难找到一所这样的学校。学校不仅是两国教育合作的平台,更是拉近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我们同中国的友谊深入人心——中国是我们的好兄弟、好伙伴。”几内亚比绍农业部政策专家泰特·桑布说。桑布多次赴华参加农业培训、为双方农业合作项目牵线搭桥,是两国友好合作的见证者,他期待两国青年一代继续传承友谊、开拓合作。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梁艳)